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咏鹅音乐教案

发表时间:2024-02-08

这篇文章的核心是讨论与“咏鹅音乐教案”相关的内容。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保存下来以便日后查看。教案和课件是需要老师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花时间来完成。在授课时,老师应该按照教案和课件来进行实施。

咏鹅音乐教案 篇1

[说教材]

一、 说课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小学音乐沿海版第十二册第三课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二、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国家教委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解全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教学目标。并明确了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介绍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教学大纲为我们的欣赏教学指明了方向。

通过对《瑶族舞曲》的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们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三、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原为作曲家茅沅、刘铁山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后经作曲家彭修文移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目标:

1、 体验瑶族人民在节日欢歌漫舞的热烈气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3、 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

五、教学重点:

1、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2、掌握瑶族舞曲的节奏及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难点:

1、 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

2、 给舞曲创作打击乐伴奏谱。

[说教法]

大纲中指出: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及已有的音乐水准进行教学,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力,让学生联想瑶族人民在表演歌舞时的情境,动手创作,动脑分析,动口说想象的思路,学生亲身参与乐曲的分析,创作,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二、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瑶族音乐的特点,并为舞曲创作伴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形、图象、音频、视频等媒体,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更加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指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音乐训练,依赖听觉、运动觉,以至于整个身体的感应来不断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力度、音色等多方面的鉴别。本节课采用奥尔夫教学法,运用民族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多声部训练和合奏训练,加强对主题音乐的理解。

五、注意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学生动脑思维,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进行音乐创作,观察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说学法]

音乐心理学学科的研究指出:音乐欣赏应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即从音响感知出发,进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阶段,最后达到认识领悟音乐的思想,背景,意境,创作手法等理性阶段,只有把四者紧密结合,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才能达到一个感性、理性统一的“全方位”欣赏阶段,为此,我创设一个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

一、 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与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育心理学中提到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我们利用多媒体助教的手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从对乐曲听觉上的感觉升华到对乐曲的联想,联想到瑶族人民表演歌舞时的情景。

三、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变被动为主动。

[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 先让学生讲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和看法。

2、 点题:《瑶族舞曲》。

3、 看一组瑶族风情的介绍片段。 引起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点题,引起学生倾听的愿望。采用多媒体影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瑶族的风情及音乐特点。

二、欣赏全曲:

1、 体会全曲情绪,说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2、 介绍作曲家和音乐创作背景。

3、 介绍瑶族的民族风情和音乐特点。 让学生感受舞蹈的热情奔放,从而感受乐曲的美妙之处,进入舞曲的情景。

三、分段欣赏:

1、 引子部分:633 633|633 633|17 1.2|3.2 3.2|2.1 1. 7 | 6 0 |

A、 先提问:引子部分的情绪、速度、拍子是怎么样的,引子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怎么样的情景。

B、听录音,请学生回答问题。引子描写的情景:在月光下,把人们带进了瑶寨。

C、 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找出瑶族长鼓舞的节奏型。 Χ ΧΧ | Χ ΧΧ |

2、音乐A段:

63 36| 2. 1 |72 17|6.5 3|6.7 12|3.5 32|123 21|6 0|

A、先提问:A段第一主题的情绪、速度、拍子是怎么样的,表现了怎么样的情景。

B、听录音,请学生回答问题。描写的情景:抒情、优美、瑶族姑娘翩翩起舞。

C、为第一主题音乐设计伴奏谱小铃:ΧΟ|Χ Ο| Χ Ο | Χ Ο |双响:ΟΟ|Ο Ο|ΧΧΧΧ|ΧΧΧΧ|铃鼓:ΟΟ|ΟΟ| Χ— | Χ— |大鼓ΧΧΧ|ΧΧ| ΧΧΧ| Χ Χ |注:大鼓模仿长鼓的节奏。

总结升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咏鹅音乐教案 篇2

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选自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歌曲《小黄鹂鸟》,描写草原内容的歌曲在前几册中都涉及过,教材设计本单元,意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音乐文化:如长调和短调歌曲。《小黄鹂鸟》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调民歌,歌曲情绪细腻、爽朗,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本课主要是用二声部学唱这首歌曲,六年级学生已有能力演唱较简单的二部合唱。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结合课标的要求,

确定了3个目标:

1、通过简单的歌表演,进一步感受蒙古短调中歌唱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表现蒙古民族的音乐特色。

2、通过辅助练习树立和巩固学生音程、和声的概念,训练合唱能力。

3、能尝试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

1、感受蒙古民歌风格,体验歌曲中歌唱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亲切自然地演唱歌曲,充分表达内心情感。

难点:1、第一主旋律中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2、能用二部合唱形式演唱歌曲。

我将主要采用“体验法”和“听唱法”来教学。

下面我就一边结合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一边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配上草原风光的图片。同时为学生分发筷子、系上头饰。

一、进入课堂,老师说“看到这么多系着红头带的小伙子、姑娘,老师仿佛来到了内蒙古,啊,PAN SEN BEI NU ?蒙古语你好的意思,学生说:SEN BEI NU 。”

老师说“蒙古族人民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民族,在宴请朋友时还常唱一首祝酒歌《银杯》师生一起唱已学过的歌曲《银杯》,并提示用豪爽的情绪来学唱(表演)

二、话锋一转,老师说:老师还会用手势语向大家问好:

“ 5 6 1 ”由此展开柯达伊手势的三度和声练习。把学生分成二组,按照老师的给出的手势演唱,“13 3 5 5 1 3 6”(表演)

三、“内蒙草原景美丽、人热情,歌曲更有特色:通过这一句过渡语,进入下一个环节:视唱练习,解决二声部难点。

1、出示第一主旋律,跟琴学唱,完后请学生谈对这一旋律的初步感觉。生说:“旋律跨度大”师总结:“蒙古民歌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旋律跨度很大,这一特点更加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豪放、大气”然后老师特地圈出后十六分音符的二个小节。

2、(表演)其实如果作为单声部来说,出现很多“后十六”是正常现象,并不容易造成把握不准节奏的情况。但是当两个声部的“后十六”冲撞在一起“打架”时,学生马上就会被其它声部的“后十六”所干扰。因此特别解决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引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并强调强拍。

3、出示第二旋律声部。跟琴一起学唱,提出注意点(表演)节奏要拉宽,并唱满拍子,让学生体验在辽阔的草原上演唱。

4、二部合唱,我用手势提醒提醒两个声部前后相差二拍。

5、加上筷子分组练习

“筷子是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时最喜爱用的道具之一,现在让我们用它来为旋律打打节奏。”

(表演)在老师指导下请学生合着二声部音乐一起打节奏。

四、解决了二声部的难点后开始学唱歌曲

“小黄鹂鸟原是一首情歌,经音乐家改编,现在成了一首人人喜爱演唱的歌曲,请你仔细聆听,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分析作品:老师说:“小黄鹂现在不仅只是代表翱翔在天空中的鸟,也是代表亲人朋友。

1、聆听音乐,师问:“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结构有什么不同“,先唱好第一声部,

2、聆听在心里唱,注意听第二声部的特点。

3、分声部完整唱,教师注意指挥第二声部加入,要求声音均衡。

4、师生对唱,

5、情感提示:就是在和亲人和朋友诉说,并用自豪爽朗的情绪来演唱。(表演)

五、表演:

先介绍筷子舞的基本动作和要领(头、手腕、手臂动作)动作要有精神,做出自豪的感觉。同时播放牧民们在草原上载歌载舞的图片,让学生全体起立,面对面表演,要求有交流感,像是在互相诉说,在赞美家乡。在载歌载舞中把歌曲推向高潮,老师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结束语:

“好美啊,美妙的歌声、豪放的舞蹈、让老师很感动,仿佛到了美丽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咏鹅音乐教案 篇3

1.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够参与表演;

4.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5.自由体验打击乐伴奏。

重点:

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下蛋罗)说课 教案 人音版第二册音乐说课,标签:小学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

难点:

选择伴奏型为歌曲伴奏。

一、组织教学:

1、开着火车进教室;(唱《火车开了》进教室)

2、情景设计:

(1)导入情景:

师:嗨!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新农场。瞧,老师们已经先在这里等着我们了,让我们扬起手打个招呼吧——嗨,老师们好!(示意学生一起打招呼,减缓学生课堂压力)

(2)简单节奏、音型练习

师:听,农场里的小动物们叫得多欢啦,聪明的小朋友们,听一听,是哪些小动物的声音啊?

师:小牛 | 怎样 | 叫 — ?‖ 生:哞— | 哞— | 哞哞 哞哞 哞— ‖

师:小鸡 | 怎样 | 叫 — ?‖ 生:叽叽 叽 | 叽叽 叽| 叽叽 叽叽| 叽—‖

师:小鸭怎样叫? 小猫怎样叫?(依次)

师:哟,小动物可真多,有小牛,有小鸡,有小鸭,还有小猫,多热闹啊!可这个时候,小猫说话了:瞄—,我平时是这样叫的,可不象你们唱的那样快啊!

师:对呀,老师告诉你们啊,歌里的'声音总是把生活里的声音美化了,所以会有一点小小的差别,那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学学小猫平时是怎么叫的。(学猫叫)

(3)学习新课节奏片段

A、引出节奏段落

师:好的,我亲爱的小猫们,让我们一起来唱唱歌吧,也请你们猜一猜,谁和小猫在一起?

学生学猫叫,老师念节奏:咯咯咯咯 哒 ︱ 咯咯咯咯 哒︱ 咯哒 咯哒 ︱ 咯咯 哒 ‖

B、出示节奏型,学习节奏

师:你们猜出来了吗,谁和小猫在一起?(抽生)

师:恩,原来小猫和大母鸡是好朋友,大母鸡不停的叫着,象是要告诉小猫什么事情,那大母鸡在说什么,让我们来模仿一下:(拍手读节奏,生模仿师打节奏)

师:真棒!那大母鸡还给它加上了歌词,我们再来学一学。

师:或许小朋友们都听不懂大母鸡在说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它很高兴,让我们带着高兴的情绪和表情再学一学。(拍手、带情绪读节奏)

二、新课导入:

1、初听,了解歌曲内容:(播放音乐)

师:真是棒极了,那大母鸡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听一听下面的音乐,猜一猜,看谁猜得最准确?

2、揭示课题:

师:大母鸡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它生了好多好多的蛋,而且非常的大)

揭示课题:所以,大母鸡才会大声的告诉所有的人:《下蛋罗!》(打出课题)

3、展开想象

师:那么,谁能告诉我们,母鸡下蛋的样子是怎么样的?(涨红脸儿,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坐草窝)能模仿一下吗?

师:大母鸡下了那么多大大的鸡蛋,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快乐、幸福)

师:猜一猜,大母鸡下蛋后,它最想把这个消息先告诉谁?

三、感受:

看动画听,感受其中趣味:(播放动画)

师:是啊,做妈妈真不容易啊,让我们再来看看大母鸡下蛋的辛苦,和它下蛋后的快乐吧!

(下蛋罗)说课 教案 人音版第二册音乐说课,标签:小学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

四、学习歌词

1、教师做示范

师:大母鸡下蛋后可开心了,你听:(教师做动作朗读歌词)

2、感叹号:

师:认识它吗?(感叹号)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黑板上有两种颜色的感叹号,分别代表马路上的红绿灯,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师:让我们试着把感叹号的用意读出来!(试读一次)

2、学生跟师做动作、学歌词

师:真不错!你看,好多同学都跃跃欲试的想来学一学大母鸡生蛋的样子,请你们起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一学。(跟读歌词,跟做动作,把大母鸡的快乐表现出来)

五、学唱歌曲:

1、范唱,跟师做动作

师:真棒,同学们学得真好,那么现在请你们一边跟老师做动作,一边听老师唱一遍。

2、生对唱

师:真不错,你看,农场里所有的小动物都围过来了,他们也想来学唱这首歌呢。这样吧,老师来唱歌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拍读节奏部分,看谁最认真、最准确。(教师在节奏部分加上响板)

2、轻声跟唱(教师弹琴)

师:哟,小动物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好吧,我亲爱的小动物们,让我们轻声跟琴完整的唱一遍吧,在节奏部分也请你们把手拍起来。

3、完整演唱

师:真好听,可惜啊,要是再把母鸡快乐的样子表现出来就更好了,让我们试着表现得快乐一些!

六、认识、使用响板:

1、认识响板

师:老师用了一个打击乐来模仿大母鸡的声音,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响板)

2、使用响板

想一想,如果让你用它来模仿大母鸡的叫声为歌曲伴奏,你会用吗?(抽生)

七、合作创编:

1、伴奏(演示、提炼、训练、表演)

师:好的,我请同学上来模仿大母鸡,请你先从老师黑板上拿到大母鸡的头饰戴到头上,让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你是谁?

那谁来小鸡呢?

老师的农场里还有谁?哪个同学上台来。

2、处理歌曲:

师:母鸡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感受到了自豪和快乐,老师也越来越喜欢它了,相信大家都会很喜欢它,请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

3、学生分组上台展示:

分成打击乐组 表演组 演唱组

八、作业:创编歌词

师:看,小鸭过来了,小鸭这回可不依了,它也想小朋友们为他创编一段歌词,那聪明的小朋友们,就拜托你们啦!下节课请你拿来送给小鸭子吧!

九、小结:

好了,我亲爱的小鸡们,天色不早了,老师们和我们一起游览了一天,也很辛苦了,跟老师们说再见吧,拜拜!(下课)

咏鹅音乐教案 篇4

1.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够参与表演;

4.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5.自由体验打击乐伴奏。

重点:

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下蛋罗)说课 教案 人音版第二册音乐说课,标签:小学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

难点:

选择伴奏型为歌曲伴奏。

一、组织教学:

1、开着火车进教室;(唱《火车开了》进教室)

2、情景设计:

(1)导入情景:

师:嗨!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新农场。瞧,老师们已经先在这里等着我们了,让我们扬起手打个招呼吧——嗨,老师们好!(示意学生一起打招呼,减缓学生课堂压力)

(2)简单节奏、音型练习

师:听,农场里的小动物们叫得多欢啦,聪明的小朋友们,听一听,是哪些小动物的声音啊?

师:小牛 | 怎样 | 叫 — ?‖ 生:哞— | 哞— | 哞哞 哞哞 哞— ‖

师:小鸡 | 怎样 | 叫 — ?‖ 生:叽叽 叽 | 叽叽 叽| 叽叽 叽叽| 叽—‖

师:小鸭怎样叫? 小猫怎样叫?(依次)

师:哟,小动物可真多,有小牛,有小鸡,有小鸭,还有小猫,多热闹啊!可这个时候,小猫说话了:瞄—,我平时是这样叫的,可不象你们唱的那样快啊!

师:对呀,老师告诉你们啊,歌里的声音总是把生活里的声音美化了,所以会有一点小小的差别,那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学学小猫平时是怎么叫的。(学猫叫)

(3)学习新课节奏片段

A、引出节奏段落

师:好的,我亲爱的小猫们,让我们一起来唱唱歌吧,也请你们猜一猜,谁和小猫在一起?

学生学猫叫,老师念节奏:咯咯咯咯 哒 ︱ 咯咯咯咯 哒︱ 咯哒 咯哒 ︱ 咯咯 哒 ‖

B、出示节奏型,学习节奏

师:你们猜出来了吗,谁和小猫在一起?(抽生)

师:恩,原来小猫和大母鸡是好朋友,大母鸡不停的叫着,象是要告诉小猫什么事情,那大母鸡在说什么,让我们来模仿一下:(拍手读节奏,生模仿师打节奏)

师:真棒!那大母鸡还给它加上了歌词,我们再来学一学。

师:或许小朋友们都听不懂大母鸡在说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它很高兴,让我们带着高兴的情绪和表情再学一学。(拍手、带情绪读节奏)

二、新课导入:

1、初听,了解歌曲内容:(播放音乐)

师:真是棒极了,那大母鸡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听一听下面的音乐,猜一猜,看谁猜得最准确?

2、揭示课题:

师:大母鸡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它生了好多好多的蛋,而且非常的大)

揭示课题:所以,大母鸡才会大声的告诉所有的人:《下蛋罗!》(打出课题)

3、展开想象

师:那么,谁能告诉我们,母鸡下蛋的样子是怎么样的'?(涨红脸儿,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坐草窝)能模仿一下吗?

师:大母鸡下了那么多大大的鸡蛋,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快乐、幸福)

师:猜一猜,大母鸡下蛋后,它最想把这个消息先告诉谁?

三、感受:

看动画听,感受其中趣味:(播放动画)

师:是啊,做妈妈真不容易啊,让我们再来看看大母鸡下蛋的辛苦,和它下蛋后的快乐吧!

(下蛋罗)说课 教案 人音版第二册音乐说课,标签:小学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

四、学习歌词

1、教师做示范

师:大母鸡下蛋后可开心了,你听:(教师做动作朗读歌词)

2、感叹号:

师:认识它吗?(感叹号)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黑板上有两种颜色的感叹号,分别代表马路上的红绿灯,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师:让我们试着把感叹号的用意读出来!(试读一次)

2、学生跟师做动作、学歌词

师:真不错!你看,好多同学都跃跃欲试的想来学一学大母鸡生蛋的样子,请你们起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一学。(跟读歌词,跟做动作,把大母鸡的快乐表现出来)

五、学唱歌曲:

1、范唱,跟师做动作

师:真棒,同学们学得真好,那么现在请你们一边跟老师做动作,一边听老师唱一遍。

2、生对唱

师:真不错,你看,农场里所有的小动物都围过来了,他们也想来学唱这首歌呢。这样吧,老师来唱歌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拍读节奏部分,看谁最认真、最准确。(教师在节奏部分加上响板)

2、轻声跟唱(教师弹琴)

师:哟,小动物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好吧,我亲爱的小动物们,让我们轻声跟琴完整的唱一遍吧,在节奏部分也请你们把手拍起来。

3、完整演唱

师:真好听,可惜啊,要是再把母鸡快乐的样子表现出来就更好了,让我们试着表现得快乐一些!

六、认识、使用响板:

1、认识响板

师:老师用了一个打击乐来模仿大母鸡的声音,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响板)

2、使用响板

想一想,如果让你用它来模仿大母鸡的叫声为歌曲伴奏,你会用吗?(抽生)

七、合作创编:

1、伴奏(演示、提炼、训练、表演)

师:好的,我请同学上来模仿大母鸡,请你先从老师黑板上拿到大母鸡的头饰戴到头上,让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你是谁?

那谁来小鸡呢?

老师的农场里还有谁?哪个同学上台来。

2、处理歌曲:

师:母鸡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感受到了自豪和快乐,老师也越来越喜欢它了,相信大家都会很喜欢它,请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

3、学生分组上台展示:

分成打击乐组 表演组 演唱组

八、作业:创编歌词

师:看,小鸭过来了,小鸭这回可不依了,它也想小朋友们为他创编一段歌词,那聪明的小朋友们,就拜托你们啦!下节课请你拿来送给小鸭子吧!

九、小结:

好了,我亲爱的小鸡们,天色不早了,老师们和我们一起游览了一天,也很辛苦了,跟老师们说再见吧,拜拜!(下课)

咏鹅音乐教案 篇5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菩提树》,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菩提树》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的一节欣赏课。作品为E调,3/4拍,情绪是抒情地,旋律性强,表达流浪者见到菩提树时,对过去甜蜜爱情的回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三连音,了解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掌握艺术歌曲的特征,感受作品中浓郁的德奥民歌风格,从而获得对艺术歌曲的喜爱,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菩提树》,体会对美好生活的回忆,感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唱、讨论、分析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艺术歌曲基本的创作技巧,提高对艺术歌曲的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正确掌握三连音。

四、说教学重难点sq158.coM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注意三连音的节奏型;熟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难点是掌握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体会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试唱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谈话法的方式进行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舒伯特的肖像图,并提问:关于这个人大家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回答。我进行总结:这是西方音乐史上非常多产一位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作品,他就是舒伯特。并顺势揭示课题《菩提树》。

这样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导入课堂。

第二环节是整体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完整播放歌曲《菩提树》,并提问听完作品后的感受;其次,我会提问学生简单的问题;然后,我会再次聆听歌曲;最后,我会将知识点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教师介绍舒伯特的生平,介绍生活背景和《菩提树》的创作背景;其次,我会播放《菩提树》,并询问作品的旋律特征,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总结:这是一首比较抒情、略带伤感的艺术歌曲,曲调质朴、旋律起伏有序,而且旋律中出现了三连音。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跟老师哼唱主题旋律。再次,我会播放钢琴版本的《菩提树》进行欣赏。再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讨论艺术歌曲的特征并总结艺术歌曲的旋律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歌词都是名人诗篇,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要求较高,伴奏一般都具有独立意义,地位很高,而且可以作为音乐会曲目单独演奏。最后,带着对作品的理解再次聆听艺术歌曲《菩提树》。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歌曲,是符合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播放舒伯特另外一首艺术歌曲《野玫瑰》,请学生聆听,并谈谈这两首歌曲的异同之处。并进行实践展评。

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编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播放《菩提树》的音频,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呼吁学生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立足当下,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真善美。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让学生聆听中国作曲家赵元任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感受其中的意境。能将课堂上的知识点延伸到课堂之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咏鹅音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了解歌曲的藏族风格,体验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表达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准确地歌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太阳和月亮”的“亮”字和“他们的妈妈”的“妈”处的节拍。

教材分析

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歌词具有民族风格,以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来比喻藏汉是一家,质朴而亲切。歌曲旋律具有藏族民歌的风格,调式为具有变宫的六声羽调式,旋律中充满了等藏族民歌惯用的音调进行和等具有转调性质的音调,这就使歌曲的旋律具有与歌词相吻合的民族的风格。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上句落在属音下句落在主音具有呼应关系,由于这两个乐句相似,学生容易混淆,教唱时需注意对比。第二乐段从全歌的最高音“6”开始,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向属调离调,随即又转回原调。第二乐句是全歌的主题,后半句重复第一乐段的音调,为典型的“换头留尾”的乐句发展手法。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阶段目标:初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感受歌曲情绪。

1.初次聆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请学生听后谈谈对歌曲的初步印象。

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出示《一个妈妈的女儿》曲谱介绍歌曲,复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二、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分段学习歌曲,对比歌曲乐句的旋律,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再次聆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请学生听出歌曲的高潮部分并为歌曲分段。

第一乐段(;第二乐段(

2.分乐段学习歌曲旋律。

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二乐句旋律,请学生进行分辨旋律不同的地方,出示第一乐句谱例、第二乐句谱例。

(二乐句,先不看连线模唱,再加入连线模唱。注意根据学生情况加入颤音记号演唱,如觉得较难可以先不加。

(3)熟练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1)教师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第三乐句音响,并出示第三乐句谱例。

(2)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三乐句。

(第四乐句谱例,请学生分别听这两个乐句的旋律进行比较,寻找两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4)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四乐句。

(5)熟练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3.完整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1)加入歌词,连贯地演唱歌曲。

(2)随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完整并深情地演唱。

三、歌曲的藏族风格

阶段目标:使学生了解歌曲中包含的藏族民歌惯用的旋律。

1.教师介绍歌曲中等藏族民歌惯用的曲调行进和歌曲中等具有转调性质的音调,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具有与歌词相吻合的藏族民歌风格。

2.学生们试着唱一唱歌曲中含有这些旋律的乐句。

四、拓展音乐视野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熟悉的藏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和藏族歌曲惯用的旋律。

教师介绍一些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如:《天路》《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视唱歌曲的谱例片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具有藏族风格的民歌。这首比较难唱的歌曲同学们学得很快,声音和表情上还要更一步提高。希望课后同学们多唱多听藏族民歌。

咏鹅音乐教案 篇7

一、说活动的内容:

《快乐的音乐会》从调式上说,是民族五声调式中的徵调式,曲调欢快活泼、琅琅上口,从歌词来说,歌词风趣幽默,拟人化强,整体比较贴近幼儿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幼儿十分喜欢小动物,更喜欢和小动物做朋友,一起唱歌游戏,沉浸在欢快热闹的气氛当中。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这首歌曲中还含有休止符、儿化音、象声词等,能让幼儿感受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就是说,这节课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幼儿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我们知道,同一个内容,不同的要求可以放在不同年龄班来上。这首歌曲如果放在中班可以作为欣赏活动进行教学,而作为歌唱活动就比较适合放在大班第一学期的第一课时进行,本次活动就是作为歌唱活动来设计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大班幼儿的音域,将歌曲改为了降E调。

二、说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对这一首歌曲的认识和把握,认为本次活动重点应该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情绪特点,并能够在图谱的提示和辅助作用下,掌握休止符节奏和两段歌词中象声词的不同节奏:滋妞妞滋妞滋妞得儿喂;的的打打的的打打的打得儿喂,初步学习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这首歌曲的难点之一是休止符节奏0××,还有就是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节奏不一样,而且这一节奏还与休止符节奏紧紧相连,作为第一课时的新授内容,应该作为难点来解决。借助形象的图谱和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幼儿理解并正确表现休止符和不同乐器的声音节奏,是突破难点的重要方法。

三、说活动的目标:

1、尝试根据图谱提示学习歌曲,体验自主探索和学习的快乐。2、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情绪,能有表情地演唱。这两个目标都是根据新《纲要》中要把强调幼儿的感受、体验和自主探索和学习放在第一位,避免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灌输等新精神、新理念而设置的。

四、说活动的准备:

本次活动需要从两个方面准备,物质准备:(师)设计的图谱一套、(幼儿)每组一套图谱;经验准备:幼儿对乐器有一些认知经验。教具准备我们遵循了直观形象性、适宜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原则,能够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益。

五、说活动的组织过程:

根据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活动强调幼儿的感受欣赏,自主探索和发现,大胆尝试和表现,幼儿自由讨论发现难题、教师适当介入等,围绕“欣赏感受——理解学习——自由探索、尝试——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提升经验——充分表现”这一思路展开活动。活动一共有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幼儿完整欣赏感受音乐旋律

首先是给幼儿听觉(纯音乐)欣赏和感受(听!森林里传来了音乐声,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听了这段音乐,你们猜猜森林里正在干什么事情?)让幼儿自由理解想象音乐表达的欢快和热闹的意境。

根据歌曲的特点,我们采用分段教学,由此引出——

第二个层次: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在图谱的辅助作用下学习演唱第一段歌曲。

在第一段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给幼儿听觉上的刺激,因为音乐首先是聆听的艺术:

1、教师清唱,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的第一段。

师:“原来森林里真的在开音乐会,我们一起来听听都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

(1)“你刚才听到哪个小乐器在唱歌?它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谁来学一学?”(引导幼儿在老师范唱的过程中发现小胡琴声音图谱代表的含义,学习看图谱演唱小胡琴的声音。)

(2)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小胡琴声音后面小嘴巴和小花代表的含义。

(3)教师发出疑问“咦?哪些小动物也来参加音乐会了?”(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学唱第一段歌曲的后半部分)

(4)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引导幼儿自由发现小胡琴后面缺少了小嘴巴和小花)

(5)师幼带着检查的目的共同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师:“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看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7)幼儿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老师只用口型,没有声音)

第三个层次:幼儿尝试看图谱、听伴奏自由探索演唱歌曲第二段。

在让幼儿学习第二段歌词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相结合,自由发现和教师适当介入相结合的方式。(第二段改换成自主学习,是为了避免音乐课歌唱活动教学时重复唱的单一形式,也是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性)

(1)幼儿听音乐看图谱自由探索。

师:“小胡琴演奏完了,接下来哪个小乐器来演奏呢?它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小狗小猫听到了又怎么样了?请你们到边上找找看,等会儿告诉我。”

(2)请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幼儿用歌曲里的语言表达出来。(重点是小喇叭声音和疑问词的地方)

师:“你看懂了什么地方?”

(3)幼儿尝试跟音乐唱出歌曲第二段,教师适当提示。

(1)教师帮助幼儿解决难点。

师:“还有没有什么地方不会的?”

(2)幼儿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老师只用口型,没有声音)

第四个层次:幼儿完整看图谱演唱歌曲。

(1)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师:“你们有没有学会?怎么这么快就学会的?是有了谁的帮忙?那你们想不想看着图谱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引导幼儿体会图谱在学唱歌曲时的作用)

(2)引导幼儿体会歌曲欢快幽默的情绪,并带着情绪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好听吗?你觉得什么地方最好听,最有趣?我们来学学看。”

“那我们再来演唱一遍,这次,你觉得开心的地方就用开心的声音,带上开心的表情;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就用有趣的声音,带上有趣的表情哦!”

(2)脱离图谱,幼儿用声音、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

师:“你们觉得这个音乐会怎么样?那我们给这个音乐会起个什么好听的名字呢?”

“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快乐的音乐会》演唱一遍吧!”

延伸活动:

活动结束时应该给幼儿留下悬念,让幼儿带着好奇和探究的念头,精神饱满地去自由探索。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开音乐会啊?如果你们来开音乐会,你还会请哪些小乐器来?它们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纵观整个活动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教育理念:

1、关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是简单地教幼儿学唱歌曲,而是通过一些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提供给幼儿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让幼儿在听听、看看、猜猜、唱唱、玩玩中学会了歌曲。

2、关注幼儿的有效发展。有效教学的内涵就是通过教学,使幼儿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幼儿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可以让幼儿获得认知(主要是歌曲中出现的几种节奏型);情感(愉悦陶冶幼儿的心灵,体验与动物朋友游戏、唱歌、表演带来的快乐);学习能力(观察力、倾听力、语言组织能力、模仿和迁移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3、关注音乐作品美感的传递与表现。为了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欢快、幽默和风趣,通过图片的设计,教师的歌声、表情、情绪的带动和感染,营造相应的情境氛围,帮助幼儿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意境。

整个活动流程自然流畅,层次清晰,学习策略适合幼儿的学习节奏,能让孩子们处在积极的审美体验中,达到高效学习和审美体验的和谐统一。当然,这节课所依据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支撑很多,我只是重点从音乐有效教学和幼儿的自主学习这两方面来说的,希望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建议。

咏鹅音乐教案 篇8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湘江文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第四课的《小雨沙沙》

一,说教材

从教材来看,《小雨沙沙》是一首简洁、明快、流畅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形象,以拟人的手法向孩子们渗透了种子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歌曲宫调式,一部曲式,二四拍,全曲分四个乐句.第一、二乐句,以变化重复的手法用XXX︱XXX︱的节奏,生动地的描述了下小雨的沙沙声;而第三、四乐句采用紧缩的手法表现了种子要发芽生长的迫切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上,我根据大纲和对课本教材的分析,确定了三点教学任务。

第一,通过游戏来复习音高dms及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和休止音符组成的各种节奏;

第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要发芽与雨露密不可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的观察事物;

第三,通过综合活动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词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即兴创造能力并利用音乐形象向学生进行美的情操的陶冶。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是: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四,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再获得知识。

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猜谜法、情景导入等教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五,说学法

本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来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有规律的“动”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设计:

首先,在音乐《春天来了》的伴随下教师带领学生步入教室,师生围坐好。目的是为了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欢快的氛围里。

在发声练习中,我采用了发声曲《模拟动物叫》,把全班分成男女生两大组,一问一答,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不刻意的去强调什么口型、气息、位置等该怎么样,而是从直观入手,让学生用眼睛看到的耳

朵听到的,把小猫、小鸡、小狗等几种小动物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不自觉中学生的嗓门就打开,这种直观形象化教学,让学生最终达到情意的表现。

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马克思曾说把具有音乐感知的耳朵称之为“音乐的耳朵”.因此,为了能使小朋友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节奏教学中,我采用听音乐伴奏,学生动手拍一拍的游戏来加强节奏感的培养。

学生边用耳朵听《幸福拍手歌》同位之间边跟着节奏打节拍,这种结合平时小朋友们所玩的游戏进行教学,既形象化,趣味化,又直观化,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即使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在这种直观性的学习中,也能很轻松的掌握.然后请几组小朋友上台表演比一比看谁拍得最好,台下的小朋友做评委,并给拍得最棒小组奖励小红花,这样形成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迫切渴望参与,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以上节奏练习,解决了曲谱教学中的难点,为新课的教学扫除障碍。

咏鹅音乐教案 篇9

一、说课标

根据高中音乐课新课标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是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难点:

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导入: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然后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声演唱民歌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导学达标

采用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

第一步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让他们听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各首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情绪等。 阅览歌曲简介、欣赏歌曲、知识链接、互动链接

第二步然后我将结合流行歌曲,给学生介绍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阅读音乐知识,了解花儿、信天游,欣赏歌曲,互动链接

第三步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并结合流行乐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自然地导出下节课的内容。

五、总结反思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内容在安排上要尽可量紧凑丰富,要力求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会不够。对“和”—作品技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引导方式还可再改进。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这些要要依据实际上课情况调控和改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