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论持久战观后感十篇

发表时间:2024-01-12

我们常说的入党申请,是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书,它是入党整个流程的第一个环节。作为一名优秀的有志青年,我们需要在行动、思想等方面向党组织靠拢。你正在参考相关入党申请书范文吗?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论持久战观后感十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1】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亡国论”“再战必亡”,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军队的衰落,大片土地的丧失,也使一些人对抗日战争感到悲观。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则常常鼓吹“速胜论”,他们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国迅速打败日本。

在共产党,也有人有轻视敌人的思想,认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可以使抗日战争迅速胜利。党内党外有人鄙视游击战争毫无价值。抗日战争的希望在于国民党正规军。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混乱思想,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国抗战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讲演。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全面地考察和论证了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战取得抗战胜利的客观依据。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国抗战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极为艰苦的历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而且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各种战争资源的加速消耗,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亡国论” 和“速胜论”都是没有根据的。亡国论夸大了敌人的强弱矛盾,把它作为调察中日战争的惟一依据;速胜论夸大了其他矛盾,忽视了敌人的强弱矛盾。他们是战争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

毛泽东科学地预言,长期的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击三个阶段。他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双方实力比较上,中国一定会从劣势走向平衡优势,而日本一定会从优势走向平衡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中国的抗战力量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

经过相持阶段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由弱变强,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敌我力量的平衡。届时,抗日战争将能够进入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毛泽东指出,在相持阶段,游击战争将成为我们的主要战争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在第三阶段,运动战将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

毛泽东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描绘的战争进程纲要,是对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他在讨论持久战的特点,特别是在僵持阶段,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毛泽东指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总战略方针。要实现总的战略方针,就必须制定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即积极、灵活、有计划地进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战中的外线战。这是整个抗日战争,包括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这是抗日战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需要贯彻的战略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强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

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预见战争中敌我双方力量相互消长的大趋势。中国将从劣势走向优势,日本将从优势走向劣势,中国将从防御、僵局走向反击,日本将从进攻、保守走向退却。毛泽东由此得出结论,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形势,正确预见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国家在统一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战和阻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读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我认为至少要有毛主席等革命家的远见卓识,认真分析实际情况。

这篇讲演稿到今天已经七十多年了,毛泽东他老人家离开我们也已经三十多年,可今天读着他老人家七十年前的讲演稿依然使我激动不已,我能感受到他老人家当时那颗火热的心。小时候,在我农村爷爷老家堂屋里的北墙上,贴有一张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前迈步的侧面画像,画面上的主席很瘦,穿着一身破旧的棉衣,胳膊肘和膝盖上都缝了补丁,他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条胳膊向前半伸着,右手指按着左手指,那神态分明是正考虑着问题。爷爷时常看着主席这张画像对我说:

“想想今天的生活来的多不容易啊,一定要懂得珍惜!”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2】

论持久战读后感(一):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一篇军事著作,后在八年的抗战中证明了他的思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其最终指引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

当做一件事情,相对于自我一时的实力来说难度太大,但自我实力的增长快于该事情难度的增长,,而且自我不在乎所付出的代价的巨大,是运用持久战策略的先决条件。只要此先决条件具备,运用此策略能干成常人所不能的大事。实际上,持久策略是所有一时实力不济的弱小实体做成大事的根本指导策略。

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力量并不总是强大的。这也是做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要经历较长时光的原因。而做事的实体就是利用长期的时间来实现力量的积累,从而改变了自我力量与事物难度的比较。

我们从事**行业,长远的战略也能给我们正确的指导。从亏损到盈利,再到持续盈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运动过程,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速胜论和亡国论。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交易的能人,实际上任何人的任何潜力都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每一个成功的交易者(其实是每个成功者)都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潜力成长的过程,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发挥自我的优点而克服自我的缺点的过程中,逐步修正自我,慢慢地走向成功,而最终用坚持换得实力上的转化,取得战斗地胜利。

在一波**中我们就应跟随**的主流方向去做,而不能逆之而行,就像在抗战中,我们就应跟在中国人民的后面,而不是认为日本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一波**中逆向的力量是很小的,是渐渐的缩小,并且在最后完全被消灭,就像在抗战中日本是退步的,寡助的一样。相反,追随主流是正确的,因为它正在发展壮大。也许在一波大的**中会有很多个小的**或反向,但是最终大的方向是顺着主流的方向的。

也许他的**和反向是遇到敌人较为顽强的抵抗或是主力方未来更好的进攻而暂时的勇敢的牺牲,但我们得坚信血不是白流的,它是主力方的一种战术性的安排,故在做**交易时,不要认为主要的趋势受阻或**而错误地认为主要趋势的结束而正在反转从而慌忙的进入场。在那里,勇敢的牺牲不是说我们把自我的全部资金牺牲掉,而是指损失在我们能够承担的范围内,通常指止损点以内的牺牲。

战争的胜利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内部原因: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外因: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敌因:

日本国内和殖民地人民中革命运动的兴起。同时这三因素也是战争要打多久的条件。当我们决定**是假的突破还是真的突破,何时取的突破,以及突破后能走多远时,情况也是如此。

在内因上对主要力量方的力量的强弱,以及积聚的速度和趋势的思考;在外因上,lme铜、现货、汇率等因素的强弱;在敌因上,对方力量的大小,以及下降的速度和原因,只有我们对战略因素作出了客观而全面的决定,才能对**作出在行动性的反映,对**有客观准确的把握。

最后,我想谈一下在对具体行动上的感悟。

在做交易的时候,我们会应对不一样的**如:折返、突破、折磨**,对于不一样的**我们就应有不一样的作战方针。对于折返、突破、折磨**我认为应用游击战的策略为之行动。

事先设好要消灭的目标,既要获得额定利益,当我们入场时并已获得了自我的目标点之后,要毫不犹豫地出场,因为我们无法抵抗**反转之后大兵压境对自我的小资金的损失,对已突破的**我们就应用运动战相对应。在**快速朝自我设想的方向运作时,我们应主要坚信地跟随,并运动性地设好自我的止损获利空间位置,而当****时要运动性地防御,在重要的位置设好自我的止损出场点后,同时给予**较大的发挥空间。

在开盘的时候,是最容易出现多空双方的争夺最显著的时候,此时是我们乘敌之隙而战争入场的好机会,但是一旦敌人(**)醒悟过来后,我们得快速地离开。并客观存在于市场中实现趋势和变化。

在选取入出场点使跟打仗一样就应时到持续者计划性、主动性、灵活性。只有我们预先设好入出场点得位置时,才能在**真正到达时不有准备地行动,而在做计划和行动时持续很好得主动性,把**的主动性权把握在自我手中,而不是让**牵着自我走,也许在计划与实际行动间如何做到灵活性时一个很难得事,因为计划总是与**不一致的,这是要我们进行调整,持续之行动性的随机应变的潜力,它是对一个人合潜力在瞬间的测试。如在入场时何时不能追势,何时能够,出场时何时行与不行等。

总之,做交易就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在盈利的目标动力的驱动性下,做好全面性和局部性的事前思考,并能够区分不一样的**,同时应用不一样的策略做交易,而在行动中持续主动性和灵活性,并最终胜利。

论持久战读后感(二):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而言,在这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是最主要的条件。

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诞生了,其战争是倒退的、野蛮的。毛泽东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分析比较了中日战争双方的基本特点。

(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潜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潜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

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

斗争是在先天缺陷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

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而是世界上的必然运动,它揭示了必然性与可能性的辩证关系。

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透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状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

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冷静、客观、全面地论述了这场空前的战争,用简明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预见战争中敌我双方力量相互消长的大趋势。中国将从劣势走向优势,日本将从优势走向劣势,中国将从防御、僵局走向**,日本将从进攻、保守走向退却。毛泽东这样总结,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三个阶段和战争形势,正确预见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于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的**。把日本侵略者放在我们几万站起来的人民前面。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现军民团结,日本侵略者才能瓦解敌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可以看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地预言了战争的走向。

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这天的学***也起着必须的指导作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论持久战读后感(三):

原先只明白《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这天查了相关资料,看了原文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是毛泽东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话。当时抗战全面爆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

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针对这些言论和战争的具体状况,毛泽东作了具体分析并且对于战争也作了**和战略部署。能够说是一部超前的战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对于速胜论和亡国论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中国不会亡,中国人不会沦为亡国奴,我们必然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全文总结起来原因有四点:

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由于敌强我弱,所以这场战争必须不会很快结束。而后三点则可说明我们必须会胜利,只但是要经过持久战。

文章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据理力争的推翻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无科学理论,使人们对这场战争持正确的态度。同时,条条阐述我们会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我们对战争的信心。

随后文中阐述了我国将采取的战略,分析了战争趋势。我们的战略方针是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同时强调兵民是胜利的根本,应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只有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可见他把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方而非**,也许日本在**上比我们先进,但是胜利最终还是属于我们的。而历史也足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同时,也指明了中日都不会妥协以结束战争。与日本方面,他们的胃口很大,单纯几个省份的割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对于中国,我们也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我们是绝不会妥协的,战争也是必然会进行下去的。

最后,而对于战争的趋势,他**将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状况不能预断,总体趋势是我之战略**、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这一点是我最为佩服的,当时毛泽东写这篇文章时刚处于战争初期,而之后的事实证明他的对战争的推测准的让我们吃惊。

足以显示了他对战争独特而敏锐的洞察力和他的军事才华,也难怪这篇文章会被奉为经典,成为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同时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在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方。

即使在社会主义的这天,学***著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好处。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3】

读《论持久战》有感

读完《论持久战》后,一方面我深深地被毛泽东等一批老革命家的深谋远虑所折服;另一方面,我又深刻的感觉到《论持久战》没有过时,我们仍然需要打持久战的思想,它无论是对我们现在的个人还是对于我们的国家都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战争的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但是由于中日力量对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国要取得战争的最后的胜利,仍需要进行一个长期的过程,即进行持久战。

持久战的论断已经被历史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学习历史的最大作用就是要能够达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目的。那么,“打持久战”的思想对现代的我们还没有借鉴意义呢?

答案是肯定的。持久战的思想并没有过时,因为个人理想的实现和国家目标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持久战。

现在中国的国情是物质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方面的发展跟不上。所以整个社会充斥着浮躁之风,不能被眼前利益驱使的人并不多;人们不再习惯于制定长远的计划,他们大多渴望急功近利。特别是在实现个人的目标方面,人们大都希望一蹴而就,再也没有谁想过人生理想的实现也是一场持久战,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就算你这样成功了,那么早晚也是要出问题的。于是整个社会出现了一些“怪现状”:学者教授不想踏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整天剽窃别人的论文;学生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一心只想着创业赚钱;普通百姓不能踏实工作,都想着一夜暴富;演员们都不想提高自己的演技,专靠制造绯闻维持他们的名气。

总之,整个社会陷入浮躁气氛之中。

我们不能怪经济发展太快。我们只能怪我们的精神问题。我想主要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此时我们需要一剂清心的猛药,让我们停下脚步好好思考我们所走过的路,重新思量一下我们的人生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也许我们真的有必要翻一翻《论持久战》,再次好好体会毛主席的教诲,抗日是一场持久战,我们的个人目标的实现,我们的人生道路又何尝不是一场持久战呢?

一言以蔽之,这些都是一场持久战。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4】

一部不朽的作品,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一。它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人的强弱、敌人的退步、我们的进步、敌人的小我、敌人的小帮助、敌人的大帮助);

2。本文论述了只有人民战争才能胜利的思想;

三。在抗日战争形式上,主要是流动战争,其次是游击战争。

其实,论持久战这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阶段是敌人的战略保守主义时期和我们的准备时期。第三阶段是我们的战略**和敌人的战略撤退时期。而现在重读持久战理论,完全符合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甚至时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

足见毛泽东的军事才华非同寻常。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5】

读红色经典坚定

理想信念

信息工程系学生第一支部

机电一体化096班

林昱洋2011年5月14号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

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部作品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战争性质、战争因素的强弱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他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击三个阶段。

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日战争后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项工作的远见是完全正确的。

《论持久战》的问世,不是偶然和孤立的。在此之前的1935年,毛泽东就提出了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问题;1937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提高全党干部素质、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毛泽东还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了《实践论》、《矛盾论》的演讲。对伟人来说,这样的写作也恐怕是空前绝后。

敌人的强弱,使领导人充分认识到,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必须动员千百万同胞,形成浩瀚的人民战争海洋。1938年5月那个春天,毛泽东写下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反对“速胜论”、“亡国论”,科学和系统地指出抗战的必胜,也是在那个5月,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废寝忘食,直至沉思中右脚布鞋被火盆烧了一个洞,直至突然头痛一阵晕厥惊动了医生前来。

终于,连续七天七夜,写就长达5万多字的雄文——《论持久战》。 警卫员亲睹的这一幕,被美国作家特里尔写进了《毛泽东传》。

毛泽东在其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

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

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已经损害和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不能得到国际上的同情和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可以得到世界上的广泛支持和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

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

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

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

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总战略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在问题基础部分,作者指出了战争的本质,并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特点。主要分析了影响战争的因素:军事、经济、政治组织和战争性质(进步的、倒退的、野蛮的)。

分别分析了日本、中国在这几大因素的对比。分析认为,日本的军事、经济、政治组织力量强大,但战争倒退野蛮,人力、物力不足,国际形势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

问题的根据建立在要讨论的事物的特点上的,因此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根据。分析非常精辟。

接下来,开始驳亡国论。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驳斥,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驳斥方法。列出亡国论的所谓的一般论据,接着说出自己的反对根据,然后继续引用亡国论更有力的根据,接着举出针对性的根据。

在论证中,思考是把握论证需要的关键基础——日本的倒退和援助不足、中国的进步和更多的援助。把握亡国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基础(主要分析中国的现状、印度和阿比西尼亚的差异,说明亡国论的基础是站不住脚的),并提供自己全面客观的论据(中国当前形势获胜的条件)。论证非常精辟,有层次感和说服力。

论证中广泛运用矛盾理论,牢牢把握事物发展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

在读过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后,我充分的体会到了伟人在当时那种环境条件下,依然可以正确的看清中国的未来走向,提出了正确的观点,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光辉大道。这让我觉得,作为一个未来的党员,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遵循组织,而且要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冷静的判断,学会使自己的讲话充分具有说服力。

在读过《论持久战》后,我可以从中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身影与毛泽东思想的雏形,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学习党的正确思想方针,更加要深入了解,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并成功运用在自己的言语文章之中。在不断的学习和应用中,它产生了自己的理念和信念,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断改进。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在文章中,我经常能看到伟人所散发的睿智的光芒出现在字里行间,通篇文章读起来十分通畅,毫无涩感,可以让我完全一口气读完。通读下来,我深深地被伟人的睿智所征服,也被伟人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下依然能清醒的看清局势,正确的指引出中国前进方向的才能所震撼。他的思想,他的理论,就算放在今时今日依然是那么的先进,那么的正确,那么的伟大。

我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感到骄傲,更为光荣的是有这么一位伟大的领导人带领我们前进。

通读了《论持久战》后,我发现我收获很大。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党所学的知识,而且因为这篇文章使我心中的信念更加鉴定。以前,我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党的伟大,党的思想路线所吸引。

但是,党有多伟大,有什么样的思想路线,还不是很清楚。但自从阅读了伟人的《论持久战》后,我才真正的感受到党的伟大,党的精神,党的正确,党的目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一个伟人,一个带领着我们敬爱的共产党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一步步成长,一点点建立起一个正确而长远的思想路线的伟人。因为有了他,党的伟大性、全面性更加具体、全面,使我们这些刚入党或者准备入党的新同志更容易了解党,更容易了解党,更容易坚定思想信念。

无论是入党的、要入党的、要入党的同志,读了这部著作,一定会被伟人的智慧和魅力征服,也会因为思想而坚定自己的思想信念。虽然伟人已经过世许久,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伴随着我们,帮助我们理解党,带领我们建设党,他用他不止一生的力量,帮助我们坚信自己的思想信念。

从读过这篇《论持久战》后,我想我会更加地坚定地站在党的光辉之下,与党一起成长,同党一起幸福快乐。我要加强追求,吸收党的知识和理论,提高自己,带动更多的人入党,带领更多的新同志了解党。我会更加的坚信自己的选择,我会在未来的道路上坚持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中国的未来发展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6】

读完《论持久战》,第一感觉是毛泽东等一批老革命真是太有先见之明了!深谋远虑、洞察时局,在抗战之初就已预见战争的长久性。第二,持久战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在新世纪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在《论持久战》中,首先,毛泽东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进行了反对论辩,他认为这两种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战争的胜利必须属于中国。然而,中日两国的实力却大相径庭。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也就是要打长期的战争。

毛泽东从日本和中国作了全面的分析

一、 日本方面:

一。日本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力量决定了战争的必然性。

2。由于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性质,直接导致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其战争是倒退的、野蛮的。

三。尽管日军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强于中国,但日本国内很少有小物资经不起长期战斗。

4、 战争的性质决定了日本“失道寡助”。

二、 中国方面:

一。中国是一个弱国,在军事、经济和政治方面都不如敌人。然而,虽然各方面都比较薄弱,但与中国自身相比,先进因素比任何时期都要多,这与日本帝国主义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

3、 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四。第二次国共合作,完成抗日统一战线,完成国际抗日统一战线。

历史证实了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持续8年的预言。相持阶段的最艰辛的,但也

是转败为胜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中国抗日力量不断扩大,敌我平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的作战形式是游击战争。经过五年的僵局,中国已经收复失地,进入战略**阶段。

现在,中国的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精神文明建设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浮躁之风。人们不再有长远的计划,渴望迅速的成功和立竿见影的利润,而只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利益。尤其在实现个人目标方面,都想一蹴而就,于是就有了行贿受禄、**抄袭、中彩票一夜暴富、各种潜规则……这些行为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更是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

我们不能把国家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归咎于社会。毕竟,我们都从中受益。唯一的过错是我们的精神层面有问题,跟风崇拜。这时,《论持久战》的思想就有了新内涵。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场“持久战”,毛主席告诉我们“速胜论”是不科学的,理性分析才能正确把握未来的方向,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是人生的转折点。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但这些并不代表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基本国情从本质上讲没有变化,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事实上,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古有屈原求治国之道,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今也一样,要把中国的人均水平拉上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绝对的一场持久战。

读《论持久战》,不仅是要了解战争战略,更多的是对自身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正确认识。

蒋梦姣***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7】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也有一些人希望在国民党正规军抗日战争中鄙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

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形式下写的《论持久战》。

本文总结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经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各种错误观点,系统地阐述了当的抗日持久战政策。

《论持久战》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一。它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人的强弱、敌人的退步、我们的进步、敌人的小我、敌人的小帮助、敌人的大帮助);

2。本文论述了只有人民战争才能胜利的思想;

三。在抗日战争形式上,主要是流动战争,其次是游击战争。

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中**队同日本侵略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铺路南北的广阔地域上,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即徐州会战,会战经过了津浦路沿线的初期保卫战、台儿庄会战和徐州突围三个阶段。在第二阶段结束时,即1938年4月7日,中**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摧毁了日军第

5、 第十二精锐师主力歼灭敌人2万多人。这是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在前线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而这次胜利,却冲昏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一些人的头脑,使他们滋长了速胜心理,以为只要打几个台儿庄式的大胜仗,就能抵挡住日军,而无需动员广大民众进行抗战。

说到这儿,我要说,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只有把全国几万万民众都动员起来,形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才能抵挡住日本侵略者,也才能取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所指出的“卢沟桥事变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发动和团结四万万同胞共同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

全国党派,从共产党到国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而“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

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论述是相当精辟和正确的。因为只有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才能打赢反侵略战争。特别重要的是,要充分团结各方力量,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而在台儿庄战役胜利后,国民党的某些人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只有军队对日作战即可,而无需动员广大人民参军参战,用军队打几个胜仗就能将日寇赶跑,什么“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利了,日阀就在精神上丧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一席话,使速胜论在不少人头脑中扎下了根。他们认为,这日本鬼子不堪一击,打几个胜仗也就胜利了,也就把日本侵略者赶回老家了。一时间,速胜论高调频起,甚嚣尘上。

然而,事物的发展并没有把人的意志当作一种转移。随着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的这些幻想很快破灭了。5月19日,徐州沦陷,这时,国民党内的失败主义情绪,投降派“战必大败”、“再战必亡”的亡国论调又传播开来。“速胜论”和“亡国论”这两种理论,在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的人抱着侥幸心理,轻视敌人,幻想速胜;有的人对抗日战争缺乏信心,悲观失望。

王明作为党的速胜论的代表,信仰国民党的正规战争,蔑视人民的战略地位和游击战争,不赞成抗日战争的持久战。可以说,速胜论和亡国论都是极端的,都是不科学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

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席话说得可真是一针见血,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辩证和科学地区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制定出正确的方针和政策。

而有些人却恰恰办不到这一点,为此,毛泽东同志及时写下了这篇文章,其目的和出发点,就是为了痛斥亡国论,扫除速胜论,从理论上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持久战,坚持必胜信念。

其实,论持久战这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人战略保守,我准备为权力而战的时期。第三阶段是我们的战略**和敌人的战略撤退时期。而现在重读持久战理论,完全符合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甚至时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

足见毛泽东的军事才华非同寻常。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总战略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战。

《论持久战》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它在分析中日双方对立、矛盾的因素,论述战争的发展进程和众多复杂的战略战术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的观点都做了创造性的运用和透彻的发挥,可以说,毛主席的这部宏篇巨著,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和“实践哲学”。对今天来说,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总体上讲,它是对当时重大的历史问题的成功回答,为我们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现和揭示客观规律,取得胜利的一般的方**,这是我们在当前和以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否则,任何事业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将是无从谈起。

以上就是我对毛主席这本的《论持久战》的一些感受。

信息工程学院09计算机1班年月日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8】

原来只知道《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今天查了相关资料,看了原文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是毛泽东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话。当时抗战全面爆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

在共产党内部,也有希望国民党正规军抗日战争、蔑视游击战争的人。针对这些言论和战争的具体情况,毛泽东作了具体的分析,并对战争作了**和战略部署。可以说是一部超前的战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对于”速胜论”和”亡国论”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中国不会灭亡,中国人民不会被奴役,我们一定会赢得战争。全文总结起来原因有四点:

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由于敌人强弱,战争不会很快结束。而后三点则可说明我们一定会胜利,只不过要经过持久战。

文章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据理力争的推翻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无科学理论,使人们对这场战争持正确的态度。同时,文章解释了我们赢得战争的原因,增强了我们对战争的信心。

接着阐述了我国将采取的战略,并分析了战争趋势。我们的战略方针是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同时强调”兵民是胜利的根本”,应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只有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可以看出,他把胜利最重要的因素放在人民身上,而不是放在**。也许日本在**方面比我们先进,但最重胜利属于我们。而历史也足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同时也表明中日两国都不会妥协结束战争。在日本,他们胃口很大。几个省的割让不能满足他们的野心。对于中国,我们不允许日本保留中国的领土。我们绝不妥协,战争必将继续。

最后,关于战争的走向,他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人的战略进攻和我们的战略防御阶段。第二阶段是敌人的战略保守主义时期和我们的准备时期。

第三阶段是我们的战略**和敌人的战略撤退时期。这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无法**。总的趋势是我们的战略**和敌人的战略撤退时期。这是我最钦佩的。当时,毛泽东写这篇文章的事候,正是战争刚开始的事候,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对战争的推测是准确的,我们感到惊讶。

这足以显示他对战争和军事天赋的独特而敏锐的洞察力。难怪这篇文章会被视为经典,成为马列主义的伟大经典军事理论著作。同时,它也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世界作之一。

在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以指导反侵略战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方。

即使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学***著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这是马列主义伟大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世界作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成为指导中国抗日战争的科学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

他在《核子**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部,也有希望国民党正规军抗日战争、蔑视游击战争的人。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

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战争性质、战争因素的强弱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他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9】

二、营销战术

《论持久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配合持久性战略的战术: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所有的战术都是围绕战略思想来进行。

文中的提到,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营销的目的也不是别,就是“抢占市场份额,渗透企业文化及影响力“

什么叫运动战?运动战就是向前迈一大步,向后迈一大步,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消灭运动中的敌人。

运动战怎样打?简单说来,运动战就是以优势兵力,选择并对准敌人的弱点,勇猛果敢,一鼓作气,像猛虎扑羊群的办法,一举突破敌人,歼灭敌人。但是指导这种作战是不容易的,要有决心集结自己的兵力,要善于寻找自己的弱点,还要善于造成敌人的错误和困难,改变敌我优劣条件,避开不利战斗,寻求有利战斗,并由此歼灭敌人。

市场营销中的体育战,就是要找出创新与同行的区别,找出差异,满足客户的痛点,集中优势抢占客户,扩大市场有效性。

游击战“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营销中的游击战可实现为,第

1、 动员群众,把客户发展成粉丝,让客户拥有更大的忠诚度。我们可以把客户变成口碑营销,让业务团队无形中扩张。第

二、细分市场。省下自己的力气,再大的市场也不想飞了,一口吃成了胖子。实力小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这些市场有明显的优势。

现在的营销从地域区域化到社区营销就是细分市场的转化。在未来的市场细分中,麻雀式游击战在市场营销中占有一席之地。

阵地战,阵地战是一线品牌最适合用的,因为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了,有一定的市场地位,需要的是稳定中突破销量,做好本地区域的市场,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竞品出其不意的大规模模”轰炸式”营销也可能是措手不及。阵地战是一定规模的对抗决战,论持久战文中说明,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应分为三类: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坚决地进行决战,一切无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避免决战,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

运动战和游击战都是积累自己的优势,侵占市场的战术。当有势的天平向我们倾斜时,就要坚决地进行决战。让对手没有躲避阵地战的机会。

三、营销特性

1.主动性。

营销中危机来临的时候,作为一名营销人员,依靠自己的能够发挥的历练去解决目前或即将面临的危机,主动与团队一起解决现有的营销中出现的问题

主动的发现

主动的解决

主动的承担

2.灵活性。

营销策略的灵活实施:没有办法总是在策略上保持胜利。网络推广、seo和mobai的结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实施。当一个营销团队失去了灵活性,销售就失去了灵性。

营销战术思想上的灵活

营销管理规则上的灵活

3.计划性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计划性才能做好接下来的事情。

营销过程中,没有计划,团队就没有目标。计划不是理想主义,不是拍脑袋,计划需要对市场综合考察,需要开展客源分析,消费行为分析,swot分析,团队打造,团队氛围提升,营销周期目标分拆,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制定一整套的周密计划。

四、团队价值观和团队

这里引用文中的一些经典语句

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公正的、进步的、和平的。我们不仅要谋求一个国家的和平,而且要谋求世界的和平,不仅是暂时的,而且是永久的和平。

团队的使命和价值观是积极的。当团队处于低谷或危险境地时,每个成员都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公正的、可接受的和有希望的。

中国打败和消灭日本帝国主义,有三个条件: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三是日本殖民地人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而言,在这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是最主要的条件。

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因素,特别是建立一支团结的内部团队是最重要的。

**它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人不是是物。

人才是营销团队的决定因素,不是产品。

兵民是胜利之本。

团队与客户是企业生存之本。

论持久战观后感【篇10】

第一条:毛泽东在读了《持久战》之后,作为新中国的领导人,他的才华必须得到我的钦佩。仔细读了他的《论持久战》,感触颇多。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部,也有希望国民党正规军抗日战争、蔑视游击战争的人。面对这种局势,1938年5月,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亡国论”“再战必亡”,为投降日本做**准备。国民党的腐败和军队的衰落,以及大片土地的丧失,也使一些人对抗日战争感到悲观。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则常常鼓吹“速胜论”,他们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国迅速打败日本。在共产党,也有人有轻视敌人的思想,认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可以使抗日战争迅速胜利。党内党外有人鄙视游击战争毫无价值。抗日战争的希望在于国民党正规军。

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混乱思想,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国抗战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讲演。本文突破了人们头脑中的阴云,科学、合理、有分量地回答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延安引起轰动。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部长陈云建议下,《论持久战》被油印成册,在党内传阅,在传播到各个根据地后,成为我党我军树立信心、指导抗战的纲领。

“持久战”一文发表后,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国民党控治区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即使在当时的国民党内部也产生很大影响,蒋介石也对《论持久战》十分赞赏,并将其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 同时,《论持久战》的提出还产生了深刻的国际意义和生机活力。受到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弱点,科学地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和特点,为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他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

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论持久战,分析了中日矛盾的四个基本特征

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还指出:

“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

日本的侵略已经损害和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不能得到国际上的同情和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可以得到世界上广泛的支持和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结论: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

“**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毛泽东说: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用我们的主力,在一个长期的、不稳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共产党要取得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水平的体育战争,迅速进退,迅速集中和分散。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机动战争,不是建立在深沟、高基地、层层设防和工事基础上的阵地战争。这并不是说所有重要的军事地点都应该被遗弃。只要这些地点有利,就应该部署阵地战。但改变大局的战略方针必须是战役战。

阵地战虽然也是必要的,但属于辅助性的第二种政策。从地理上讲,这么大的战场,我们有可能进行最有效的机动作战。日军遇到我军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

他们的战争机构繁琐,行动缓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把兵力集中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抵抗消耗战,我们的军队就会失去地理和经济优势,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初期,要避免一切重大决战,用运动战逐步摧毁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毛泽东科学地预言,长期的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三个阶段。他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中国在双方力量对比上肯定会由劣势转向平衡优势,而日本则会由优势转向平衡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中国的抗战力量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

通过相持阶段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由弱变强,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敌我力量的平衡。届时,抗日战争将进入收复使敌的**阶段。毛泽东指出,在相持阶段,游击战争将成为我们的主要战争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第三阶段,运动战将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所描绘的战争过程的轮廓,是一个科学的、反对战争发展趋势的纲领。他在论述持久战特别是相持阶段的特点时,起到了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论持久战》为中国的抗战胜利的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成为了中国抗战时期的指导纲领,引导中国的抗战赢得最后的胜利。

读完这本《论持久战》,我深深地佩服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同时也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所以要珍惜革命前辈的幸福换血,努力奋斗!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篇二:论持久战读后感原来只知道《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今天查了相关资料 ,看了原文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是毛泽东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话。

当时抗战全面爆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部,也有希望国民党正规军抗日战争、蔑视游击战争的人。针对这些言论和战争的具体情况,毛泽东作了具体的分析,并对战争作了**和战略部署。

可以说是一部超前的战略分析着作。文中首先对于“速胜论”和“亡国论”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中国不会灭亡,中国人民不会被奴役,我们一定会赢得战争。

全文总结起来原因有四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由于敌人强弱,战争不会很快结束。

而后三点则可说明我们一定会胜利,只不过要经过持久战。文章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据理力争的推翻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无科学理论,使人们对这场战争持正确的态度。

同时,文章解释了我们赢得战争的原因,增强了我们对战争的信心。接着阐述了我国将采取的战略,并分析了战争趋势。我们的战略方针是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

同时强调“兵民是胜利的根本”,应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只有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可以看出,他把胜利最重要的因素放在人民身上,而不是放在**。也许日本在**方面比我们先进,但最重胜利属于我们。而历史也足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同时也表明中日两国都不会妥协结束战争。与日本方面,他们的胃口很大,单纯几个省份的割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对于中国,我们也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我们是绝不会妥协的,战争也是必然会进行下去的。

最后,而对于战争的趋势,他**将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总体趋势是我之战略**、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这一点是我最为佩服的,当时毛泽东写这篇文章时刚处于战争初期,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对战争的推测准的让我们吃惊。

足以显示了他对战争独特而敏锐的洞察力和他的军事才华,也难怪这篇文章会被奉为经典,成为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着作,同时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着之一。在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方。即使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学***着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篇三:

论持久战读后感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

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敌退步我进步:

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

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

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

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