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毛概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10

我们常说的入党申请,是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书,递交入党申请书是入党的第一程序。作为一名优秀的有志青年,积极从行动和思想上向中国共产党靠近。有没有优秀的入党申请书范文可资借鉴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毛概观后感”,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毛概观后感 篇1

《毛泽东选集》(1-4卷)读后感

——091511115周永健

(1)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1925年12月1日)

此文精辟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集中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回答了中国革命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为五大部分,包括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段,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他首先分析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革命性最高的是无产阶级。

其中,工业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处地位相当重要,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成为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因为他们集中,经济地位低下。

这就初步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和性质、前途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正确解决了革命中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是在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环境下阶级分析论的典范,奠定了毛泽东阶级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发端的重要标志。

(2)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

本文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可以说,在抗战伊始,毛主席的这篇文章有效地摆正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决了在民族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处于何种地位的问题,即共产党员应该怎样认识自己、加强自己、团结自己,才能领导这次战争达到胜利而不致失败的问题。 该文章是关于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提出的基本原则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经过了由原始公社转变为阶级生活再到社会主义生活的诸多阶段,长达数千年之久。同时,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自由、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在汉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发生了上百次大小农民起义,反对地主贵族的黑暗统治。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我们的古代中国就像一艘搁浅的船。尽管它又重又慢,但它仍在坚定地向前航行。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为理想扬帆起航!

用我们的青春和鲜血,谱写一个无愧于千辈后辈的历史新篇章!

(4) 新民主主义第二卷(1940年1月)

《新民主主义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其中,最让我认识到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观念的反映。就新文化而言,它在意识形态上反映了新政治、新经济,为新政治、新经济服务。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文化和大众文化。

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来领导。没有其他阶级的文化思想能领导它。

(5)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卷(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

在读文章时,对毛主席敏锐的视角、锋利的语言崇拜有加,因为整篇文章旗帜鲜明的反对资本主义、主观主义,对他们的批判更是合情合理、入木三分。细读文章时,不禁对毛主席油然生畏,因为这篇文章是在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火热化的残酷时期,针对部分党的领导干部出现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倾向而作的,但这篇文章对于60多年后的今天、对于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对于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的学习态度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得不萌生敬畏之情。

在作任何工作,特别是重大决策之前,要特别注意防止主观主义的错误。不能凭想当然,凭一知半解就公文有约在那里发号施令。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在学习方法上,不能简单的为学习而学习,要有效的结合自身的工作去学习,要带着问题学,要和实际相结合,要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与自身能力为目的的学。

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只有丰富的知识与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理论创新和实际创新。

毛概观后感 篇2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觉得,“中国梦”归根结底还是人民的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始终只有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动员人民在人民梦的基础上描绘中国梦的蓝图。从古到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俗话说:梦是一种思维,是一种行为,梦是一种行动,梦是梦和思维的结晶。这句户说的很在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为了自己的梦而去奋斗。

只有大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我而言,这个梦想可能有点遥不可及,至少近期目标应该一步一步实现。这学期的各种实验课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解剖生理学、金工实习、电子技术试验的两个课设,这对于我们这种初学者都充满着挑战,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这些事情。

我觉得只有一个接一个的近期目标才能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样,那么“中国梦”将会很容易达成。

我能为中国梦做的就是努力实现我的梦想。为了我的梦想,我需要比以前更加努力!

毛概观后感 篇3

《论持久战》读后感

国贸一班赵越20102310130 小时候对于毛泽东的印象是无比高大的,他带领人民解放中国,他解救人民

于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他是一个军事天才,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从小唱

着歌颂毛主席的歌,祖辈把他当作神一样的崇拜着。现如今,长大了,不再盲目,

可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毛泽东一生的功过。但,任何过错都掩盖不了毛泽东

此生的辉煌。

今日,静下心来拜读了毛泽东语录中的著名学说《论持久战》,深切体会到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战略。《论持久战》全文表明了一个观点即抗日

战争是一场战线拉的很长的持久性的战争,并且表明了战争不能速胜,而中国必

将获得此次战争的胜利。文章中,毛泽东还对于当时一些错误观点如“亡国论”、

“速胜论”的辩驳和批判。并将战争初期的整个战争推向新的高度

整体分析揭示了战争的基本规律,即在战争开始时,敌人必须是强者和弱者,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

在斗争中,它表明敌人会退却前进,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并且阐述了此次持

久战必将以游击战为主才能获得胜利。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我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读完整篇文章,毛泽东反复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会死吗?中国会死吗,

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很快赢吗?不,战争是持久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

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规律。1938年6月毛泽东发表了这篇《论持

久战》,他强调了“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

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

在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一因素的代表。今天中国的解放战争是在这个过程种进行的

的基调上得到了持久战和这种胜利的可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

帝国主义的衰落恰恰相反。”在战争初期,中日双方的实力确实是非常悬殊的。当时,日本是当之无愧的资本主义强国。至少在东方国家,除了前苏联,没有一个国家敢和日本竞争。

而当时的中国,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欺凌,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再加上内战不断,不管在军事,经济,政治上都无法和日本抗衡。因此,战争初期的快速胜利理论一定是不正确的。正因为中日的军事实力相差悬殊,毛泽东提出了想要取得胜利只能进行运动战。

“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抗日战争初起,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低估了日本,甚至认为日本到不了山西。有些人轻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动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这段话摘自《论持久战》,其实,对战争的分析太多太多了,再发散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也如同一场战争,轻敌和盲目自信是万万要不得的。

盲目高估自己的力量或盲目低估对手的力量对完成任务没有好处。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摆正自己的心态,才能理智的去解决,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毛概观后感 篇4


《书概》读书学习心得

塔河县第二小学 张研

在软笔的练习过程中,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阅读了《书概》让我受益匪浅。

刘熙载晚清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书论家。其《艺概》包括文、诗、赋、词曲、书、经义六概,其中突出地表现了辩证的、精深博大的美学思想,可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历史终结。其《游艺约言》是《艺概》的a一个重要补充。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见于《艺概》中的《书概》以及《游艺约言》中的有关书论。《书概》开头两条写道:“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当观于其章;古,当观于其变。”《书概》结尾两条又写道:“书当造乎自然。蔡中郎但谓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也。”“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如是则书之前后莫非书也,而书之时可知矣。”这开头和结尾的4条书论,堪称全文的“眼目”,它特别富于哲理的深度,特别富于辩证的特色,它集中体现了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首先,所谓易八卦的制作,与初民的古文字的创造有其近似之处。《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三“观”、二“取”、一“作”,也和远古象形文字的创造过程有相合之处,所谓仓颉造字,就离不开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于鸟迹龟文等等。其次,二者均具有空间存在的可见性,亦即视觉的形象性。《易·系辞上》说:“圣人设卦观象”,“见乃谓之象”。书象也有类似于易象的这些特点。书是“形学”,具有可见性。张怀瓘《六体书论》就说:“臣闻形见日象。书者,法象也。”

总之,书法作品少不了意。一方面,意与法相对,意重于法,法受于意;另一方面,意与象相对,意先象后,象生于意。合而言之,不论是法还是象,都离不开意,都受命于意。

毛概观后感 篇5

《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毛选的想象应该是深奥、无味、麻木的。可是当我深入拜读之后,却发现与想象的相去甚远。原来毛泽东是那么平易近人,我看到了这么多的兴趣。

就像他们所说,清新之气如春风般扑面而来。

毛主席在1927年3月发表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中驳斥了党内外怀疑和指责农**动的论调,总结了湖南农**动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毛主席当时已经认识到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向中国共产党提出解决农民问题不是宣传问题,而是立即实施的问题。当时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土豪劣绅,一切权力都交给农民协会。

毛主席看到农民群众对国民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先陈述农**动概况和批评了反对农**动的谬论后,过细检查农民所有的行动便总结记述了十四件大事,虽然时代相隔甚远,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农**动如火如荼的气势。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文章仍然为我们今天正确观察事物、解决矛盾、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以及其它著作和文章中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就是这一哲学在各种著作中的成功运用。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之所以要打持久战,是因为他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说明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只有有了对抗日战争的明确定位,他才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1938年5月,毛泽东《论持久战》是针对当时国内“亡国论”和“速胜论”发表的。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日战争已进入全面抗日战争的第十个月。虽然在政治上形成了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但在思想上形成了各派的**。

而“亡国论”和“速胜论”的争辩引起了国内思想混乱,民心难安。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既能解释抗日战争现状,又能指导全国抗日战争的理论。这就是《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的任务,一在于廓清思想,把全国人民从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迷途中走出来,他要批判亡国论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的谬论,使被蒙骗的人清醒,他也要批判速胜论的幻想,使人民能脚踏实地的看清现实,他既要巩固国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要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阐明中国的未来,消除国际社会的顾虑。二是从军事战略上对抗日战争进行宏观战略分析,提出指导整个抗日战争的战略决策,从微观战术上提出有效的抗敌战术,指导军队的实战。《论持久战》担当了指导全民抗战的政治纲领和军事纲领的作用。

他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要经历防御、相持、**三个阶段,但是,最终的胜利属于中国人民。正是这些思想,指挥了中国战争,指导了中国革命,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p>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理论经验,更是校长的一种态度。**对人、事、学总是谦虚谨慎,有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主席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历史知识和对实际运动的深刻理解,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党是不可能胜利的!

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我们国家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很多东西要学。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总结经验,继承宝贵的历史遗产。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

总之,《毛泽东选集》充分体现毛泽东同志伟大的思想光芒,超凡的军事才能,勇敢的革命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根底。这是一本值得随时仔细研究的好书。它对我们认识历史、指导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不仅仅拥有令人钦佩的杰出的军事才华,还有着不逊于骚人墨客的文学功底。

正是这位文武双全的伟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走上了当家作主的道路。可以说,中国新视野的实现,离不开这位伟人的贡献。可是却有的人并不怎么买他的帐。为国为民的领袖怎么是不受万人尊敬的呢?

那么我们现在从《毛泽东作品选集》中来看看他的精神和品格到底是怎么样的吧。

《毛泽东作品选集》共分三卷,三卷都包含了毛泽东思想的无限精华,读了让人获益非浅。

毛泽东在第一卷中指出,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统一战线。

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天然、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赖以生存的主力军。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

读到了这里我不由得联系起自己在高中历史课本上所学习到的第一次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情况,确实,没有团结一致对抗外敌的决心,是不可能有足以对抗外敌的力量的,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成功事业的关键,也是最佳的保证。

随着第一卷的结束,第二卷的相当一部分提出了统一战线在这个特殊时期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并没有否认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上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无产阶级统一战线领导的前提和条件。毛泽东强调,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的领导,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必须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在这两条战线上进行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

经过17年的训练,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团结,这是团结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打赢抗日战争的最基本前提。 没错,“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了解和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巩固这一社会主义地位,不是没有用的!

毛泽东同志在第三卷中严肃地指出“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是异常危险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从十年内战时期转向抗战时期,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方针、政策,若对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是不可能办到的。从毛泽东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思想活跃、备受关瞩的伟大政治家的思想结晶。他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的伟大思想政策,对当时处于**状态的旧社会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事实证明,毛主席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在他的作品中进行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也体现在它对当今中国的指导作用或同样的应用上。试想,一个心怀不同、没有团结的社会,怎么能走上强盛之路?俗话说得好: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怪乎中国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由贫穷走向富裕,由弱小走向强大了。依在我看来,毛泽东的思想原理用在学习上同样适用,假如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动用全副心思,一心一意放在学习上,且有着明确的目标,那么我们的学习成绩必定会有所进步,成功之门也必定会向拼搏努力者闯开。因此,我们必须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坚持;坚持和发展必须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应该给毛泽东的作品集给予肯定的评价,尤其对这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领袖致以无限的敬佩。在领略了毛泽东精神之后,我了解道了战争的残酷和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学习、探索、学习,就像我们曾经的“激战”,需要我们拿出“上九天寻月”的精神,拿出红梅般的坚强意志去战胜困难。

须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们也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并以此激情投入生活、学习,为建设祖国四个现代化新时代的大学生做出贡献。

毛概观后感 篇6

通过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感受颇深。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经也深刻的提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国家发展和国家未来的重要性。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结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生产力定义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包括劳动加工的自然物的原材料)和劳动工具,即人、产品和工具。在三者的关系中,人不可能是第一生产力。人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生存是永恒的第一,其次是发展,所以人不是第一生产力。

产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材料,应该放在第二位。然而,工具是人类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在千百万年的不断进化中,人类认识到工具必须用于人类的生存,工具的进步是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因素。

生产工具的进步又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顾名思义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是为大众服务,是发展的根基。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古以来,人类的每一次历史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它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进步开辟了更广阔的天空,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步和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21世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更依赖于科学技术。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单纯是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更多的是科学技术,文化这些软实力的竞争,是一种综合国力的竞争,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更能体现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掌握住先进的科学技术,相当于掌握了最可靠、最有力的武器。

如袁隆平院士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杂交水稻,其中他指导的超级稻亩产达到900公斤,产量高,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人口的粮食问题,为世界粮食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袁隆平院士的农业科技研发,使中国农业又一次取得历史性进展。它不仅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而且震惊了世界的中国农业。这是科技竞争的伟大胜利,是生产力的飞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到生产过程中,作用于生产过程,就会成为真正的直接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和整合着各种生产力要素。

毛概观后感 篇7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在对当时党内的两大问题的讨论中提出了两大重要思想,正是这两大重要思想组成了这轮朝日的主要光芒。其一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二为“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党正是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星星之火,汇聚成一支生机勃勃的革命火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的革命力量虽然一开始就很薄弱,但它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未来革命发展的趋势。旧势力虽然强大,但终将被新势力所取代。毛泽东同志认为,必须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是一种可靠的科学分析方法。这个观点在大革命以后得了充分的证明。

总之,纵观全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申于今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不畏强弱的积极乐观的向上态度,更多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用血书写的经验和教训的感动,遗留下来的永生不灭的民族进取精神,燎原之火正呼啸着中华的土地,燃烧着新一代人的激情,奔向民族复兴的新的征途!

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份子的我们,正如同广阔平原上的星星之火,只要坚信我们共同的精神支柱以及由此为基础的思想,为之不懈的努力,就能够看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燎原之势。

但现在我要告诉他:无论何时何地,金子总会发光,这是永恒的真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