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小学下作文锦集

发表时间:2024-01-04

小学作文。

这篇关于“小学下作文”的内容,是栏目小编精心整理的。写作是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和实现自我成就的途径之一。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觉到的细节。优质的作文是作者思维与创意的结晶。非常感谢您的光临,希望您能喜欢这个网站!

小学下作文 篇1

“我的功劳比你大,我成天帮主人写字、画画!”铅笔骄傲地说。

“那我的功劳比你还大,你写错了字,还是我帮你擦掉呢!”橡皮毫不示弱。

“那又怎样,这样说来要是没我,你还不得没事做被‘炒鱿鱼’呢!”

橡皮说:“反正我的功劳比你大。”

铅笔说:“我的功劳比你大。”

橡皮和铅笔争得不可开交,争吵声传到了主人——小男孩的耳朵里。

小男孩清了清嗓子说:“喂,喂,你们别争了,在我看来,你俩的功劳一样大!其实,在我看来,谁的功劳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这样才是最了不起的!”

“对呀!”橡皮和铅笔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是我错了!” 橡皮说。

“不,不,不,我也有错。”铅笔连声说道。

于是,铅笔和橡皮又像以前那样默默地工作着。铅笔写字,橡皮呢,紧跟其后,一有错字,就挺身而出。渐渐地,铅笔变短了,橡皮变小了。

最终,在一次考试中,他们消失了……

最终,在一次考试中,他们消失了……

他们消失了,可他俩的奉献精神永远地留在小男孩的脑子里,无时无刻地激励小男孩成长,成才。

小男孩长大了,成才了 ,成了一名大作家,他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着:

铅笔、橡皮,

橡皮、铅笔,

普通又特殊,

平凡又伟大。

奉献自己,

造就他人。

生命虽短暂,

精神却永存。

小学下作文 篇2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特别难忘的事情,而我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在20xx年12月31日的下午,从下午4点一直到12点也就是0点是我最难忘的时刻。因为,我们那时正在芜湖方特·梦幻王国中和4万多人在一起度过20xx年最后的时光!

在20xx年中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我是这样度过的:我们一家在人山人海中到处走动着,到处寻找人比较少的游戏项目,可是到处找都找不到合适的游戏项目。最终,我们实在忍无可忍。随意的找了一个游戏项目,可是这次的运气还算不差—(因为,这里的人比其它游戏项目的人都少,而且这一次就可以进许多人。)。最后,到头来也只不过玩了不超过5个项目。而且,我们在那里还找了几个小时的游戏项目。

不过,这一点儿也不可惜。因为,到12点也就是0点的时候有美丽的烟花放!

终于,期盼已久的烟花就在这一刻放了!有满天星空的、有几个相交差的、也有垂直的······各式各样的,真是美丽极了!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美丽而又隆重的烟花呢!

虽然那天晚上很冷,但是人们火热的激情把寒冷的天气“烧”了起来。

这样的跨年夜我永远不会忘记!

小学下作文 篇3

摘要:德育教育范围广泛,主要是指对于学生正确人格的塑造有积极作用的教育,政治思想与心理发展的教育等等都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来,以情动人,使学生从情感上受到熏陶与影响。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途径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互动,充分调动出使学生的真情实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渗透文章语句间所要传达的德育内容,形成厚重的德育教育氛围。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将德育教育的内容领悟于心。

一、 巧用课堂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情境即在课堂中各种环境和内容相结合的境况。小学语文课文多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涉猎范围广泛,视角独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充分调动并利用这些课文,发掘其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点。课前要深入研究课文背后的思想内涵,将课前的引入版块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平台,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提炼出课文中德育教育的关键点之所在,理解每一个段落背后的德育教育意义;之后创造出特定的课堂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分析、探索和研究,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上就可以进行授课的时候,

例如,教师在讲授《雷锋》一文时,课文引入的时候,可以提问说,雷锋在他们心中的印象是怎么样的?身边有没有像雷锋这样助人为乐的人?然后就可以很自然地在言语间将作者想要传达的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流露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结课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身边有哪些乐于主人的事?你认为这样的做法如何?在诸如此类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中的生活气息,理解到助人为乐是一种正确的品格,值得学习与发扬。

二、巧用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处于构建自己情感框架,学习处理种种关系与感情的初期,也是关键时期。不间断的课外阅读,会帮助小学生积累知识,了解世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以便让小学生在督促下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会让学生受益终身。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良好开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良好开端。课外阅读有助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辨别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会在课外阅读中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书籍里的问题,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动、机械式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阅读书刊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问题与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于文中内容的认知与理解,逐渐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传统的课堂上,枯燥文化知识往往使得学生忽略自身情感因素的养成和发展。在枯燥的学习中加强课外阅读,有助于打破这种现状,使得小学生能够接触更多新鲜事物,了解更加广泛和全面的知识,进而清晰自己的思路建立起正确的感情观与世界观。

例如,通过《轮椅上的霍金》或者类似文章的阅读,学生会感知为什么霍金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教师可以给与适当的引导,首先,让学生找出霍金在科学领域的成就,然后在让学生通过月的的文章体会霍金的惨痛境遇,最后总结得出霍金身上的优良品质,并相互进行交流。这种由浅入深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的关联性,做到对文章的全面把握。

结语

为了使德育教学工作更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情境的营造,让小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文章的内涵,以产生良好的情境感应效果;注意定期课外阅读的安排,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以便自主的感受德育的内容。基于以上举措,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昌贵.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J].成功(教育),20xx,02:152

[2]景慎钊.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xx,10:116.

[3]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xx,32:52.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下作文 篇4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听,朗朗的读书声早已从校园里传来。瞧!大家都在抓紧时间,捧着中华经典,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自从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学校掀起了一股“读经典,学经典”的热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句成了我们互相激励的座右铭。

回首读中华经典的日子,我忍不住怦然心动。我对中华经典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它使我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为我插上了心灵的翅膀,一路书香伴我成长。

小时候,我就在长辈们的教导下读唐诗“春眠不觉晓”,吟宋词“千里共婵娟”。听他们谈论四大名著,从古诗词中教我什么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知。可说句实在话小时候读那些经典,总是似懂非懂的。拿起《三字经》,只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放下了《弟子规》,也只学会了“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不过仅是这一点,也让我赢得了父母的夸奖,让我小小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坚定了我阅读经典的决心。就这样,我被父母给“夸”上了读经典的路。

后来上了幼儿园,那时老师教我们《弟子规》,虽然丝毫不懂是什么意思,但读起来如小河流水,回到家给爸爸妈妈背诵更是滚瓜烂熟。每到课间休息时,我和几个好朋友都手拉手放声背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低年级的小朋友见了,投来了羡慕的眼光,我们心里美极了!

去年学校要选学生参加全市的经典诵读比赛,我有幸被选中,便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那么真正地走进经典。渐渐地,自己已能从中慢慢体味要义,发现“书中实有黄金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字字句句镌刻在我心间,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记;点点滴滴淌在我心坎,仿佛是涓涓细流滋润我的心田。经典,让我这只羽翼未丰的小鸟逐渐成长起来,收获了快乐与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想,经典,大概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意思吧。

在阅读经典中,我与先贤对话,与圣人谈心,从经典那里,我得到了许多的教益。一本本好书,一个个好句就像一杯香茗,无时无刻不散发幽香。《论语》,《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阅读经典,扇动心灵的翅膀,经典的好书一本接一本,伴随我一路成长。

小学下作文 篇5

我妈妈的理由很多,都快要破吉尼斯记录了!

记得有一次,我想让妈妈给我买平衡车,妈妈说:“等你生日的时候再给你买!”生日终于到了,我对妈妈说:“现在总可以买了吧!”妈妈说:“平衡车没用,玩起来还挺危险的,还是打印机比较有用!”我不耐烦地问:“那什么时候才能买平衡车呀?”妈妈想了想说:“嗯……等你钢琴考级通关!”等到了考级过关,妈妈终于没有理由了,给我买下了平衡车。

还有一次,我还很小,爸爸妈妈要出去吃晚餐,留我和奶奶在家里,爸爸妈妈说:“我们要去加班!”我想:爸爸妈妈出去加班也没办法,我也不能跟着去呀!那天晚上因为一直惦记着他们什么时候会回来,所以我一点睡意也没有。后来我才发现他们是出去吃晚餐,我怎么这么傻呢,这么容易上了父母的当!

小学下作文 篇6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少人通过读一本书而使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书对人们的重要。

一次,放学后我坐到公交车上便看起书来,像鱼儿似的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叮——”,电话铃声将我从书的海洋里扯了出来:“你在哪儿呢?都快一点了你还没到家!”“我在……”咦!车里怎么没几个人呢?仔细一看,原来我早已坐过了站,快到终点了!我只好下车又坐公交返回。

读书可以开阔眼界。翻开一页,我看到了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又翻了一页,我看到了万里长城,就这样我一会儿上东北,知道了那里的寒冷;一会下海南,领略了哪里的炎热……合上书页,我还置身于家中,但是我的心却已环绕世界。

书很轻,但书中的知识很重。书籍是满载着知识的小舟,载着简练的诗歌,载着优美的散文,载着情节曲折的小说向我驶来,我们的大脑是它们的岸。当我卸下那沉重而价值不菲的货物时,我感受到了日益充实而成长的快乐。

书无味,但我常闻到书里的各种气味。当我领略到故事的主人公奔跑在草原上时,我仿佛闻到了花草的芳香;当他在大海里游泳时,我仿佛闻到了海风咸湿的气味;当我看到果农在开心地摘果子时,我仿佛闻到了水果的甜香;当我看到一家人团聚,我仿佛品尝到了饭菜的浓香……

小学下作文 篇7

虚心才能让我们有一颗谦卑的心去接受对的或错的事物,骄傲则会让我们气势凌人,不听劝告,被字符遮住双眼。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从古到今,流传着一句话,这句话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兵必败,做人不能骄傲,否则,“输”将是你的归宿!

现在,我就用事例来证明我的观点,龟兔赛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而龟兔赛跑的故事,恰恰证实了我的观点的正确性!兔子向动物们夸耀他的速度,“我从来没有失败过,”他说,“当我奔跑时,没有人比我更快。”乌龟平静地说:“我要与你比赛。”“真是笑话,我可以边玩边和你赛跑。”兔子说。比赛开始了,一眨眼工夫,兔子已经跑得不见了踪影,但是他觉得自己跑得快,对比赛掉以轻心,躺在路边睡着了。乌龟慢腾腾地却持续不停地走,当兔子一觉醒来,他看到乌龟已经快到终点线了。兔子输了比赛。骄傲的兔子,速度虽然比乌龟快很多,但是,它因为已经满足于现在的速度,骄傲自大,输了比赛……

朋友们!谁会愿意去做骄傲自大的兔子!相信没有人,更多的人,会想做谦虚求进的小乌龟。乌龟,慢慢的像终点逼近,而兔子,却在睡大觉!这时“输”以成了定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俗话说得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确,我的亲身经历符合了这个要求。

我曾经考试有一次考得很好,但因为我骄傲了,所以全班40多个人,我才考到了20名!这是我应得的报应,谁叫我当初骄傲了呢?

在四年级的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中,我偶然考了个高分,我喜笑颜开,认为自己是个天才。没有人比我聪明,没有人比我的分还高,我欣喜若狂,到处向别人宣传我的分数,认为自己太棒了,而去故意嘲笑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我根本没有去在乎他们的自尊心。当听到同学的分数都比我低时,我更是兴奋。放学后,我立马狂奔回家的路,想快点将我的好事告诉父母。爸爸妈妈听到这个好消息,夸奖了我,我更自豪了!可是,在下学期语文考试时,我竟然得了个倒数第七!,我顿时傻眼了。我不想再理会任何人,看到分数高的同学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产生了嫉妒,可心里又想:“在我考高分的时候,我也是这么高兴呀。”真是骄傲惹的祸!

骄傲给我带来了坏影响。我并不像达·芬其那样。他的父亲当时是意大利的名城佛多伦萨,拜名画家佛多基奥为师。老师要从画蛋入手。达·芬其画了很多鸡蛋,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点不耐烦了,便对他说:“别以为画蛋很容易,要知道在1000个蛋中,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听了老师的话,达·芬其用心学习素描,终于创作了许多名画。我应该像他一样,要听取他人的意见。

达·芬其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也要学习达·芬其一样,要虚心,我不能为小小的攻击而骄傲。“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要虚心,不能骄傲。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确是这样,只要虚心,不骄傲,才能取到很大的成绩,这句话,将是我一生的座右铭。

小学下作文 篇8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四种。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引证法等。

不少议论文往往因"事"生"议"。在表现形式上,文章开头总是援引事例,而后展开议论。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旗帜鲜明,立论醒目。如:

不适当的、不适时宜的褒贬,都足以损害一个人,尤其是过早的赞誉。一次歌唱大奖赛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报刊上把获奖的年轻选手称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这样的桂冠的参赛者,有的甚至还是在中学里念书的学生!我很纳闷,这样的宣扬、对青年的思想进步和艺术成长会带来什么好处呢?

议论文的开端起笔,要为全文辅展文路。把自己的真知灼见提炼成论点,高屋建瓴般地在文首亮出,开宗明义,起领全文,就能造成一种气势;也利于畅通文思,围绕论点展开议论。

二、选择合适的角度,打开议论的思路

写文章最怕文思枯竭,常见有些同学拿到作文题后,咬着笔杆,愁眉不展,半个时辰过去,纸上还没有落下一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思路闭塞。

思路为什么会闭塞?除了腹中空虚,缺乏写作材料之外,还在于不会选择写作角度。由于议论的对象,也就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内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事物具有多侧面的特点。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题目本身必然提供了多种议论角度,我们的思路完全不应该闭塞。

打开思路、抓准角度这就要借助于联想。如果说,抓角度是文章构思的出发点的话,那么联想就是帮助完成构思的一种重要手段。联想,就是根据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生活材料和体验,进行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这里的关键是"由此及彼",开启想象的门扉,对事物作多角度分析。拿材料作文来说,根据材料进行多向联想,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眼:

(1)着眼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单句话的联想。

(2)着眼材料中的一段话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一段话的联想。

(3)着眼全部材料蕴含的意义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总体的联想。

(4)从材料蕴含的“潜台词”着眼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暗示联想。

(5)从材料的反面去领悟,展开联想,这可称之为逆反联想。

掌握了正确的联想方式,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也就掌握了打开思路。当然,联想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受和知识水平。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分析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对生活有自己的见解,才能使联想具有扎实丰厚的基础;只有视野开阔,博采众长,具有丰富的知识,思想才能敏锐,联想才有依附,文思才会活跃。

三、作文见解新颖四法

怎样才能做到“见解新颖”呢?

1、逆视法

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地打破认识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比如,人们常常讥笑“班门弄斧”,不自量力,我偏提倡“弄斧就要到班门”,只有敢于在高手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获得更多的教益;人们常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作为借口,我偏说“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洁身自好,拒绝诱惑;一株牵牛花,别人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我偏批评它只要见到谁位置高就去攀附。

2、侧视法

就是运用发散思维,另辟蹊径,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引发新的认识,得出不同的结果,产生新的见解。

3、透视法

即在人们普遍认同的认知习惯或传统观念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全新的见解。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有一篇文章题为《讲真话不是美德》,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讲真话是一个基本的做人态度。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扭曲。见解新颖,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4、统览法

即在思考问题时,不能执于一端,非此即彼,而应统览全局,全盘考虑,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形成新颖独特的见解。

总之,面对文题或材料,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理解,拓展思维,就完全有可能获得新颖的见解。但是追求“见解新颖”,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之上,如果一味“求新”而流于怪谬,则不可取。

四、论据运用的原则及方法

论据就是确立论点的理由和依据。一篇议论文总是要表明一定的观点和主张,阐述一定的见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论点。为了让论点被别人承认,或者说使观点令人信服,就一定要用依据来加以支撑,这个依据,就是我们常说的论据。

论据可分为两大类: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多是引用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它们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可行的,同时它们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性和权威性的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但是,一般的议论文,用得多的还是事实论据,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一般说来,事实论据比理论论据更有说服力。

不少学生议论文写得松散、游离,写得欠深度、欠力度,没有说服力,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会运用论据。一般说来,议论文论据的运用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明确的目的性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也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为支撑论点而运用的,为证明论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有一点值得提出的就是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胡编乱造;如果是虚假的,或个别事实不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果。

2.选择的典型性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做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国到外国,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都可以作为有力的论据,

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

3.运用的精练性

论据运用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能说明问题,写议论文占用材料要多多益善,而选用材料要沙里淘金,精益求精。当然有时仅用一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会显得单薄,力量不够,这时就应通过几个事例来充实内容。但有的同学认为论据越多就越能充分证明论点,这是不可取的。不加青红皂白硬塞进去,结果会大大削弱议论的力量。

另外,有的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不突出重点和精华,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许多的叙述描写,有时还有详细的故事情节,文章几乎成了记叙文,使文章的论点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议论文重在议论,不应重在记叙。事实材料的叙述要简明扼要,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就行了。从头到尾详尽描述,应该注意纠正。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

4.材料的新颖性

现在非常强调创新,学生的作文也很重视有新意,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则可以通过论据的新来使文章增添新意。

论据的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等;如果选用的事实论据都是陈谷子、烂芝麻,都是老生常谈,游离于日新月异的生活,落伍于前进的时代,缺乏新鲜感和说服力,这样难免使人生厌。不能一谈到身残志坚,就写到张海迪,用得太多就会影响文意的表达,所以使用事实论据要有时代特色,要有新鲜感,要在“新”字上下功夫。

二是旧材料的新作法。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响。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

在处理论据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善于引述论据

论据的作用是证明论点,因此,引述论据时要贴切。所谓贴切,就是论据和论点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论据时,必须依据论点的需要酌情变通,或“缩简”,或“改造”,其高度必须和论点相一致,否则会造成论据游离,减轻说服力量。引用论据还要简明概括,引用论据的目的在于说理,这决定了论据的目的性、简明性、概括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叙述材料时,要把握好侧重点,剔除与论点无关或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材料,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若叙述过细,则显得拖泥带水,杂乱无章,甚至会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简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2.学会分析论据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大多数同学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要想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分析论据。

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五、议论文的平行结构

议论文结构中较为常见的是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指在论证某个观点或论题时,将其分解成具有一定联系的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而这几个方面都是从属于中心论题或观点的,它们之间地位平等,呈平行关系,故称平行结构。依据平行结构与论点(或论题)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成如下几类。

1.分解类

论证中平行结构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恰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如以“奋斗是理想的阶梯”为中心论点,并列的几个部分则可以这样写:

1、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2、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3、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

2.阐述类

论证中平行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如《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中:

1、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2、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3、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4、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阐释类的议论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

3.利弊类

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谈作用说危害了。如为说明“为人当勤劳”这一观点,可以采用如下的平行结构: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小学下作文 篇9

镜头一(第一天):

今天,一个撒满阳光的日子。我们全家人坐了1小时50分钟的飞机来到了上海虹桥机场。吃过午饭后,我们坐了不到2小时的车程来到了美丽的苏州。第一站,咱们去了金鸡湖。那里实在是太冷太冷,冷得……(因为太冷,所以说不出话来了)可能是因为金鸡湖有名吧,大多数婚礼都是在这举行的。旁边小道堆着厚厚的积雪,哎,那领队和导游可真是在轻视我,上一次我在日本踩过真雪都没有滑倒,现在好了,那么少真雪还叫人不要踩!可恶!忽然,一缕阳光照在了我身子上,可妈叫我拿着一个有N块转头重的冰块来照相!可恶!我可不是华南大力士啊....照完相后,我立即丢了那冰块,手套当然也有点脏。接着,我和爸爸又在假琴弦、雕塑前照相……

镜头二(第二天):

昨晚咱们住的酒店是一个迷宫酒店,还说是五星级呢,我看三星还不到呢!得赶紧离开……我们先去了苏州光福古镇,沿途经过了木读古镇。光福古镇有两个景点,一个是香雪海,一个是司徒庙。香雪海是给我们赏梅的,但现在实在是太冷,梅花开不出来了,嘻嘻,岁寒三友也有感冒的时候啊!看着这些枯树枝真让人郁闷啊!我们往右望去,有一块印有“香雪海”的石头,不用说,我们早就在那照相啦!我们爬上了一座梅花型的亭子,这个亭子,上面是梅花型的,下面也是梅花型的,整体也是梅花型的,看着真让人头晕。从上望下看,下面白茫茫一片,哎,这还不是雪造成的嘛!真是皑皑白雪,白雪皑皑,难得见一面,我早就抢走爸的相机去照相了!我们走出香雪海,去了司徒庙,我还没反应过来呢,景点导游就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地方。往前看看,有四棵树。再仔细看看,有四棵怪树!我感觉自己进入了地狱,因为树实在是太怪了!景点导游说,这四棵树的名字叫做“清奇古怪”,清就是那棵高大挺拔的树,奇就是那个在根在地面,中间地面的上一点,然后树叶啊,树枝啊在地面的那棵,怪呢,被分成两怪,一怪是原来的那棵树,第二怪,就是两年前遭遇台风,所以被摧毁了,可这树真的怪,竟在地底长出树来了。听完这些话后,我觉得导游好像有点没说,原来是叫“古”的这棵树没说!爸立刻大叫:“找古去!”(续)

猜你喜欢